2月24日訊 U20亞洲杯1/4決賽,中國國青隊0-1遭沙特國青隊絕殺,無緣世青賽。《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撰文認為,國字號管理團隊方面其實是一張白紙,在與球員溝通方面的工作欠缺瞭太多。
中國足球先前這麼多年的折騰,不隻是教練沒有成功的經驗,管理團隊方面其實也是一張白紙。一支國字號隊伍不管是國傢隊、國奧隊、國青隊抑或是國少隊,都要全方位的配合與工作,將各項細節完善,才有可能最終讓隊伍取得成功。譬如,當外教執教國字號隊伍時,如何與隊員進行有效溝通、掌握球員的心理動態、並提前幫助球員做好應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等等。在這方面,現在的各級國字號隊伍同樣沒有成功的經驗。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像劉誠宇在對陣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場小組賽中領到第二張黃牌之後,將自動停賽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於是,首先需要瞭解清楚,他對陣吉爾吉斯隊領到的這張黃牌是自己主動申請的,還是教練組有意安排?球員本人內心對此是何種真實反應?在缺席瞭澳大利亞隊的比賽後,他的心理是否有變化?在對陣沙特隊之前,他在心理上有何波動?針對未來對陣沙特的比賽中,自己應該如何調整?如果屢屢錯失得分良機怎麼辦?如果獲得點球時,是不是應該自己去主罰?外籍教練未必會有這麼多的思量,因為外教除瞭訓練之外,很少會像中國教練那樣會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去與隊員溝通,除非隊員主動找教練。所有這些,都需要中方管理團隊去處理和應對。
不隻是劉誠宇,像依木蘭、蒯紀聞、王鈺棟等球員其實都是如此。而且,每個球員的個性完全不同,有的球員天生就是大心臟,屬於混不吝的性格,像這樣的球員就是喜歡踢刺激的比賽,越是關鍵場次越能夠發揮。但有的球員屬於性格內向型,在遇到大賽特別是關鍵性場次時,重壓之下有可能會發揮失常,這樣的球員就更需要進行事先溝通,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很遺憾,至少從這次U20亞洲杯來看,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欠缺瞭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