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攻半場卻未能扳平比分,中國U20憾負澳大利亞U20,以小組第二名的成績躋身U20亞洲杯淘汰賽。一方面利用輪換為主力球員提供瞭休息機會,一方面通過與高水平對手的交鋒提前感受瞭淘汰賽的氛圍,國青隊此役達成瞭戰略目標,蒯紀聞和王鈺棟等人用出色的表現向世人證明,這支球隊具備瞭同年齡段亞洲一流水平,拿下世青賽資格並非癡人說夢。
【主力班底通過考驗,有限輪換彰顯智慧】
為瞭保證戰術的執行,久爾傑維奇在鎖定小組出線權的兩場比賽中,使用瞭一模一樣的首發陣容。在這套富有彈性的3421架構中,5名來自山東泰山的球員合力構築防線,依木蘭領銜“箱型”中場,劉誠宇作為前場支點,楊希被用作推動陣型切換的關鍵棋子——進攻時扮演右邊鋒為中路隊友拉開空間,防守時作為右閘撐起四後衛防線,從而解放另一側的王鈺棟,浙江飛翼用出色的表現回饋瞭主帥的信任。
依木蘭和王鈺棟輪休,蒯紀聞可以通過盤帶緩解隊友的壓力,後防線上的劉騏瑋、史松宸和史一然繼續首發,杜絕瞭慘案的可能……久爾傑維奇對麾下球員的特點非常瞭解,輪換很有講究。
本次U20亞洲杯的賽程安排比較密集,中國U20需要在六天之內要踢3場比賽,這對年輕球員的體能和執行力提出瞭很高的要求。接下來的8強戰又事關世青賽門票,久爾傑維奇在本場比賽中進行瞭針對性輪換,中前場多名主將坐在替補席上,此前飽受詬病的防線繼續接受比賽的打磨。
【年輕人敢於秀技術,我們跟上世界潮流瞭!】
從一月份對陣全北現代、泰國U20、延世大學和曼谷聯U20,到二月初與烏茲別克斯坦U20和敘利亞U20交手,久爾傑維奇利用熱身賽完成瞭對麾下的全面摸底,進入正賽階段之後不必對人員和戰術進行無謂試錯。自U20梯隊組建以來,球員們在集訓之外都在參加青年聯賽,很多球員都積累瞭豐富的經驗,登上大賽舞臺後完全不怯場,主帥的意圖得到瞭很好貫徹。
兩連勝期間,國青隊的控球權都超過瞭50%,久爾傑維奇要求球員們保證球在地面運行,不要因為盲目開大腳而送出球權。首戰卡塔爾,國青隊沒有因為東道主的身份就冒險搶開局,而是在立足防守的基礎上,利用快速反擊結合高位壓迫來打開局面,比分領先後再通過傳遞和倒腳消磨對手的銳氣,耐心尋找擴大領先優勢的機會,整體戰術部署可謂是張弛有度。
揭幕戰的勝利讓球員們的壓力得以釋放,國青在第二場比賽中踢得侵略性十足。依木蘭和陳澤仕等後場球員向前傳遞時的選擇更加大膽,楊希在切換角色時的表現愈發順暢,王鈺棟更是奉獻出現瞭現象級的表演,久爾傑維奇在場邊不斷用手勢指揮壓迫和逼搶的舉動令人印象深刻。
有球時敢於做動作,敢於拼腳下,無球時能夠持續向對手施壓,這一屆國青隊已經掌握瞭“現代化”的打法。
在這場決定小組出線的關鍵戰中,國青在控球率(59%-41%)、射門次數(19-5)和射正數(9-3)方面都取得瞭壓倒性優勢,最終收獲5球大勝。上屆U20亞洲杯小組賽,兩支球隊就曾有過會面,國青全場的控球率隻有42%,6次射門中有2次射正,最終靠著頑強的防守才拼下1分。時隔兩年後再度交手,國青的進步肉眼可見。
面對大量球員已經在踢頂級聯賽的澳大利亞隊,國青隊踢瞭半場好球,整體表現不落下風,久爾傑維奇的弟子們戰術執行力非常出色。
從去年的亞運會中可知,久爾傑維奇的隊伍在大賽中表現非常穩定,該贏的比賽基本都能穩穩拿下,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展現出富有辨識度的戰術風格。提前兩輪完成出線任務,久爾傑維奇在收官戰中選擇瞭大面積輪換,為淘汰賽積蓄能量。主力陣容大變臉,國青的打法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塞爾維亞人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球員們的戰術執行完整度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提前感受淘汰賽氛圍,找到短板早做打算】
面對小組最強對手的防線,王鈺棟和蒯紀聞的突破依然極具殺傷力。鋒線球員不斷用精彩的表現制造尖叫,國足後場球員的表現卻無法令人滿意。門將劉騏瑋堪稱主力陣容中最令人擔心的球員,齊千程與彭嘯(替補出場)所在的右路成為瞭對手主要突破口,搭檔依木蘭不在身邊,陳澤仕的失誤明顯增多,澳大利亞的第二粒進球真是來自於他的烏龍助攻。既定體系中的短板浮出水面,國青隊替補實力較差的弱點也暴露瞭出來,本場比賽發揮最好的依然是幾位連續作戰的主力,杜月徵和王一凡等人看起來還沒有做好承擔重任的準備。
防線球員連續犯錯,防守的細節還須打磨,久爾傑維奇的有限輪換策略很有前瞻性。
從青年隊賽場來到洲際大賽舞臺,國青隊的球員們似乎還沒有完全適應比賽強度提升帶來的變化,上下半場的表現存在較大反差。卡塔爾和吉爾吉斯斯坦都在下半場中段取得進球,澳大利亞更是以高一檔的節奏和強度完成搶開局,國青隊不僅要重新考慮如何分配體能,還要在壓迫和控球之外拿出更多的戰術儲備,才能應對淘汰賽階段的復雜形勢。
【對標“同行”找差距,留洋潮卷土重來?】
就像國足在18強賽中的表現一樣,這屆國青隊能夠引爆流量,一方面靠的是實打實的戰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感十足的打法非常吸睛。
依木蘭堪稱傳球高手,一腳出球非常精彩,國足有瞭可靠的中場節拍器。
得益於金元時代的投入,很多國內俱樂部都接入瞭先進國傢的訓練模式和理念,聘請大量外教長期躬耕於各級別梯隊,新一代年輕球員對足球的理解水平遠超前輩,他們在場上敢於同對手比拼腳下技術,無球狀態下的表現透著靈氣和秀逸。當看到依木蘭不斷在中衛身前發動“皮爾洛式”的傳球策動攻勢,王鈺棟和蒯紀聞等人頻繁用強勢的突破撕裂對手防線時,球迷們意識到中國球員完全可以踢出我們期待中的高水平足球。
依木蘭和王鈺棟坐在替補席上,蒯紀聞統治瞭比賽,國足陣中有多名個人能力突出的球員,給瞭球迷無限遐想。
當年克勞琛麾下的白銀一代閃耀世青賽,可惜很多天賦異稟的球員後續發展遠低於預期。經歷瞭近二十年的沉寂,中國足球幸運地收獲瞭一批好苗子,這批U20球員正處於“漲球”的關鍵期,亟需提升能力和累積經驗,接受高水平訓練和賽事的磨礪是必不可少的。
在去年的亞洲杯上,緊隨日本的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亞都采取瞭歸化+留洋兩手抓的策略,值得中國足球借鑒。
澳大利亞此役也做出瞭大幅度輪換,但這些替補中的很多人都已經在澳超聯賽中打上瞭主力,臨時代班右後衛的本尼甚至已經是英冠賽場的明星,而與之對位的蒯紀聞能否在新賽季進入海港一線隊名單還尤未可知,其他球員要想在中超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也非常困難。此役進行到下半場中段,久爾傑維奇換上瞭杜月徵和孫康博,國青隊內三名留洋球員(陳仕晗上一輪有過出場)均在小組賽階段亮相,他們看起來是這一屆國青隊中低調分子,實際上卻是引領潮流的“先鋒”人物。
天賦異稟的年輕球員正處於“漲球”的關鍵期,接下來的8強戰是他們能否走向世界的關鍵。
上屆世預賽12強賽,武磊目睹日本旅歐球員集體返程時的“盛景”後,感慨兩國足球差距之大。在不久前的巴黎奧運會上,烏茲別克斯坦國青和伊拉克國青的表現贏得瞭輿論一直好評,兩傢近年來都采取瞭歸化+留洋兩手抓的策略,取得瞭不錯的效果。國足原本與他們都是同級別的球隊,如今與老對手之間已經出現瞭檔次上的差距。如果說國傢隊可以通過歸化球員追求短期效應,那麼國青隊的任務就是通過打好大賽把年輕人推出去,搏得高水平聯賽俱樂部的關註,接下來的1/4決賽或將成為影響這波年輕人未來發展的命運之戰。